典型案例 更多》
各类别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中)

来源:食安观察家     时间:2024年4月15日


十一、速冻食品



1. 速冻面米制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真菌毒素:玉米制品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

②污染物:速冻面米生制品铅限量超标;

③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限量超标;

④质量指标:过氧化值不合格(以动物性食品、坚果及籽类食品为馅料/辅料,或经油脂调制的速冻面米食品);

⑤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糖精钠、甜蜜素等甜味剂,柠檬黄、亮蓝等着色剂。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③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④生产工艺温度控制不合格;

⑤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⑦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生产工艺,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③严格控制熟制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④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⑤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⑦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2. 速冻调制食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兽药残留:氯丙嗪、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兽药残留超标;

②污染物:铅、砷、铬、汞等污染物限量超标;

③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④质量指标:过氧化值不合格;

⑤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胭脂红、日落黄等着色剂;

⑥掺杂掺假:以病害肉冒充合格肉;原料掺假用低价肉冒充高价肉;

⑥其他污染物: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等禁止使用的物质超标。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③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④生产工艺温度控制不合格;

⑤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⑦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生产工艺,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③严格控制熟制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④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⑤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⑦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3. 速冻其他食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农药残留:速冻果蔬制品杀虫剂等农药残留超标;

②真菌毒素:速冻谷物制品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

③污染物:速冻谷物制品铅,速冻水果制品铅、镉等污染物限量超标;

④微生物:速冻水果制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⑤食品添加剂:速冻蔬菜制品超范围使用糖精钠等甜味剂。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③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④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⑤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⑥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④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⑤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⑥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十二、薯类和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薯类食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真菌毒素:膨化食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

②污染物:薯类食品铅限量超标;

③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④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超标;

⑤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铝残留量超标;膨化食品超范围使用糖精钠等甜味剂。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③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④生产工艺温度控制不合格;

⑤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⑦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控制油炸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④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⑤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⑥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十三、糖果制品



1. 糖果

(1)风险隐患因素

①质量指标:还原糖不合格;

②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超限量使用胭脂红、日落黄等着色剂;相同色泽着色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过1;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③标签:压片糖果标签明示或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及保健功能。

④非法添加:压片糖果非法添加药品原料、保健食品原料或不能用于普通食品的原料。

(2)原因分析

①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②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④标签审核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

⑤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控制配料工序单糖与蔗糖的配比,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②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③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④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2. 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1)风险隐患因素

污染物:铅等污染物限量超标。

(2)原因分析

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3)防控措施

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3. 果冻

(1)风险隐患因素

①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②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甜蜜素等甜味剂。

(2)原因分析

①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②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④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②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③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④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十四、茶叶及相关制品



1. 茶叶

(1)风险隐患因素

①农药残留:草甘膦、吡虫啉等农药残留超标;

②其他污染物:紧压茶氟超标。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③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③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2. 茶制品、调味茶

(1)风险隐患因素

①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着色剂;

②掺杂掺假:添加淀粉、蔗糖等。

(2)原因分析

①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②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3. 代用茶

(1)风险隐患因素

①质量指标:能量、脂肪等营养成分指标不合格;

②标签:未按要求标注营养成分或营养成分计算错误,夸大宣传特定功能等。

(2)原因分析

①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③标签审核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

(3)防控措施

①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②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十五、酒类



1. 白酒

(1)风险隐患因素

①质量指标:酒精度数、固形物、总酸、总酯等指标不符合规定要求;

②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

③其他污染物:塑化剂、甲醛、氰化物等超标;

④非法添加:非法使用工业酒精勾兑;

⑤掺杂掺假:调香白酒冒充固态法白酒,低档酒冒充高档酒,虚假标示年份。

(2)原因分析

①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②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④使用含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等;

⑤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落实发酵工序和包装工序,确保产品密封性,定期对酒精计等检测设备进行校准,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②加强采购管理,应使用不含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的食品接触材料;

③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④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⑤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2. 葡萄酒及果酒

(1)风险隐患因素

①真菌毒素:果酒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

②质量指标:酒精度、干浸出物等指标不符合规定要求;

③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山梨酸等防腐剂;甜蜜素、糖精钠、三氯蔗糖等甜味剂;胭脂红、诱惑红、苋菜红等着色剂;香精;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③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④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⑤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发酵工序和包装工序,确保产品密封性,定期对酒精计等检测设备进行校准,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③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④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⑤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3. 啤酒

(1)风险隐患因素

①质量指标:爆瓶、异物;

②非法添加:非法使用工业级二氧化碳。

(2)原因分析

①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③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②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③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4. 黄酒、其他酒

(1)风险隐患因素

①质量指标:酒精度、非糖固形物、氨基酸态氮、总糖等指标不符合规定要求;

②食品添加剂:黄酒、其他发酵酒及其他蒸馏酒超范围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

③非法添加:配制酒使用不合格木薯酒精,非法添加西地那非、淫羊藿等药品。

(2)原因分析

①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②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④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②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③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④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5. 食用酒精

(1)风险隐患因素

其他污染物:甲醛、氰化物等超标;

(2)原因分析

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3)防控措施

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十六、蔬菜制品



1. 酱腌菜

(1)风险隐患因素

①污染物:铅、亚硝酸盐限量超标;

②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

③质量指标:异物;

④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糖精钠、甜蜜素等甜味剂;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过1;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③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④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⑤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⑥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生产工艺,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③加强原料选剔和清洗工序执行,避免异物带入;

④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⑤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⑦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2. 蔬菜干制品、其他蔬菜制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污染物:蔬菜干制品铅限量超标;

②食品添加剂:蔬菜干制品超范围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硫酸铜等加工助剂;其他蔬菜制品超限量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糖精钠等甜味剂;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③非法添加:非法使用工业硫磺等非食用物质。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③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3. 食用菌制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农药残留:干制食用菌草甘膦、多菌灵农药残留超标;

②污染物:干制食用菌铅、总砷、镉、总汞等污染物限量超标;

③食品添加剂:腌渍食用菌超范围使用苯甲酸、山梨酸,超限量使用脱氢乙酸等防腐剂;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过1;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③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十七、水果制品



1. 蜜饯

(1)风险隐患因素

①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苋菜红、日落黄等着色剂,糖精钠、甜蜜素等甜味剂,焦亚硫酸钠等漂白剂;二氧化硫、铝残留量超标;

②非法添加:非法使用工业硫磺等非食用物质。

(2)原因分析

①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②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2. 水果制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限量超标;

②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等着色剂,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

③非法添加:果酱非法添加酸性橙II、苏丹红、碱性橙、碱性嫩黄等工业染料。

(2)原因分析

①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②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③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④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②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③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④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十八、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真菌毒素:坚果制品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

②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超标;

③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糖精钠、安赛蜜等甜味剂,超范围使用滑石粉等抗结剂;二氧化硫、铝残留量超标;

④非法添加:非法使用非食品级双氧水、工业石灰、工业明矾、工业滑石粉、工业盐、石蜡、矿物油等;

⑤掺杂造假:冒充名牌产品;分装企业伪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③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④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⑤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⑥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③严格控制油炸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④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⑤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⑥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十九、蛋制品


 蛋制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兽药残留:恩诺沙星、阿散酸等农药残留超标;

②污染物:铅、汞等污染物限量超标;

③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2)原因分析

①养殖场滥用抗生素等药品,饲料中污染物超标,企业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③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二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1. 可可制品

(1)风险隐患因素

①污染物:铅限量超标;

②微生物:沙门氏菌限量超标;

③掺杂造假:以代可可脂冒充可可脂。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格;

③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④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④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2. 焙炒咖啡

(1)风险隐患因素

①真菌毒素:赭曲霉毒素A限量超标;

②质量指标:咖啡因超标。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③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③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友情链接